完蛋了。8月12号这一天,顿巴斯那条号称固若金汤的防线,一夜之间就被撕开一个15公里深的大口子。157平方公里的土地,眼睛一眨就没了。这可不是什么战术失误,这是一场早就埋下祸根的系统性危机,现在用最惨的方式爆了。
第44旅无人机营的营长舒滕科,心里早就犯嘀咕了。他总觉得,军队里头那股子把俄国人当“傻大个”的风气,纯粹是自己作死。现在好了,现实一巴掌扇过来,疼不疼?要知道,就在不久前,俄军在这儿的推进速度,那都是按“米”来算的。
王牌无人机失灵了
想当初,无人机可是乌克兰手里最尖的刀,是他们跟俄军掰手腕的非对称王牌。这事儿,舒滕科最有发言权。2023年那会儿,他还是个步枪营的副营长,就已经闻到了未来战争的味道,自个儿捣鼓起了无人机小队。
到了年底,天黑得早,俄军就喜欢搞人海冲锋,一波接一波。那时候,舒滕科的无人机分队简直就是防线上的神。他们操控着国产的“Valkyrie”,还有土耳其的TB-2,甚至拿民用机改装,在天上就布下了一张死亡大网。
他们能精准地点掉俄军的冲锋小队,效率高得吓人。舒滕科亲眼见过一支俄军突击队被他的无人机炸蒙了,像没头苍蝇一样直接闯进自家步兵阵地,一个没跑,全交代了。但他最怕的事还是来了:俄国人学得也太快了。
俄国人不蠢还很会学
人家不但不蠢,把新技术变成大规模装备的速度,甚至比乌克兰还快。数据不会骗人,今年俄军接收的无人机数量,简直是爆炸式增长。更要命的是战术,俄军很快就扔掉了那种伤亡巨大的傻冲锋。
他们换了种更阴的打法:“无人机开路,小队渗透”。精锐小分队借着夏天茂密的林子做掩护,悄悄地就摸过来了。乌克兰的侦察机在天上瞪瞎了眼也找不着人。与此同时,俄军自己的无人机也在疯狂进化。
他们的新款远程无人机,像那个攻击距离40公里的“柳叶刀-3”改进版,专门盯着乌军后方的补给线和炮兵阵地敲。一来一回,乌克兰那点空中优势,就这么被磨没了。天上的优势没了,所有的压力,一下子又全砸回了地面步兵的肩膀上。
后方豪赌前线卖命
战场上的倒霉事,根子往往在政治上。前线压力大得快喘不过气的时候,西方那边的信号也变得不清不楚。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话,跟变脸似的,前脚还信誓旦旦,说就算美国和俄罗斯领导人见面,对乌克兰的军援也一分不能少。
可话音刚落,他又改口了,暗示北约“或许可以事实上承认”俄罗斯对乌东的控制。这种模棱两可的话,说白了,就是西方想降降温,把这仗拖成一场消耗战,慢慢磨死俄罗斯。这话传到前线,就像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。
外部支持开始晃悠,总统泽连斯基就必须得拿出点新东西来。他得向全世界证明,自己手里还有牌。于是,一道秘密命令从基辅发出,直接抽走了乌克兰最后一支能动的战略预备队,把他们从火烧眉毛的顿巴斯,调去了北方的苏梅州。
最后的稻草落下了
这支精锐部队的任务,不是去打什么大仗,就是去俄罗斯边境的布良斯克或者库尔斯克州搞点摩擦,抢几个小村子。这和年初那场想拿下整个库尔斯克的大突袭完全是两码事,说白了,就是一场政治作秀。
泽连斯基想靠这个,在未来的谈判桌上多一点点筹码,顺便也给西方的盟友们秀秀肌肉。可惜,这场政治豪赌的代价,得由顿巴斯的士兵们拿命来付。就在这支部队被调走的节骨眼上,顿巴斯的前线指挥官们,正拿着卫星电话冲基辅绝望地嘶吼:顶不住了!兵力缺口大得吓人,防线随时要崩!
俄军的情报部门跟长了千里眼似的,精准地抓住了这个致命的空当。他们用老一套的“多点试探”战术,像狼群一样,不停地撩拨乌军的防线。很快,他们就找到了那个因为预备队被抽走而变得无比脆弱的点。然后,俄军指挥官想都没想,把所有能动的兵力都砸了上去。于是,8月12号那场大崩溃,就这么来了。
病根早已深入骨髓
波克罗夫斯克这15公里的大溃败,与其说是打输了一场仗,不如说是乌克兰整个战争机器,在长期高压运转下,终于扛不住了,来了一次系统性崩盘。在这之前,乌克兰的后勤补给线,早就被俄罗斯死死掐住了脖子。
俄罗斯的新式远程无人机和火炮,几乎是不分白天黑夜地轰炸补给线。前线的士兵们,长期缺弹药、缺药品、缺食物,甚至缺油。饿着肚子,拿着没几发子弹的枪去打仗,这仗怎么打?
人,也没了。舒滕科的无人机营是今年3月才成立的,他5月份当上营长,可直到现在,他手下的人都没满编。这只是全军的一个缩影。整个顿巴斯前线,兵力捉襟见肘,防线上到处都是窟窿,俄军那种到处找漏的打法,总能得手。
当“后勤断供”、“兵员枯竭”和“预备队缺位”这三座大山压在一起时,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发雪崩。崩溃,成了唯一的结局。俄军能推进,不是因为他们突然变强了,而是像舒滕科说的那样,一针见血——乌克兰“在这个方向上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挡住他们了”。这里的“资源”,不光是武器弹药,更是那些能拿起枪的士兵。
结语
舒滕科2023年刚到第44旅的时候,战争好像还是个技术活儿。谁的无人机牛,谁的战术骚,谁就能赢。但现在,他和所有前线的人都明白了,战争最残酷的真相,远不止于此。
看不起敌人是致命的,但看不见自己身上的系统性问题,后果一样是毁灭性的。无人机的优势,被俄国人的快速学习给抵消了;为了那点虚无缥缈的政治筹码搞军事冒险,又亲手把自己本就脆弱的防线给掏空了。
而这一切悲剧的根源,是一个濒临崩溃的后勤和人员补给系统。未来的战局怎么走,恐怕已经不取决于一两件新武器,或者打赢几场小仗了。它取决于谁能先把自己家里的烂摊子收拾干净。顿巴斯防线的崩塌,只是这个冰冷规律,写下的一个沉重注脚而已。
杭州在线配资,配资实盘网,配资平台查询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