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古诗词是刻在民族血脉中的星图,总在迷雾时分为人指明方向。本文撷取的九首经典,以笔为桨、以韵为帆,穿越千年风浪传递着对未来的笃定信仰。"莫愁千里路"是行者对远方的浪漫宣言,"自有到来风"是智者对时机的深刻领悟。这些诗句或如长风破浪,或似星火燎原,将"光熠熠"的期许注入"路迢迢"的征程,让每个在命运长河中摆渡的灵魂,都能从平仄间听见时代的回响,只要心火不熄,纵使关山迢递,终将迎来云开月明的时刻。
图片
1
江行无题一百首(节选)
钱珝〔唐代〕
帆翅初张处,云鹏怒翼同。
莫愁千里路,自有到来风。
名句译文:不必忧虑前路漫长,自会有清风助力前行。
钱珝仕途坎坷,曾因朝争牵连贬谪,却在舟行途中写下此诗自勉。首句以初展风帆比拟鲲鹏振翅,暗含虽处逆境仍怀凌云之志;后两句更见风骨,千里江程何须愁眉?且看顺风自会应约而来。这番豁达恰似诗人写照,纵使世道如江雾迷蒙,他偏要信那云开雾散时,自有长风推舟行。字句间跃动着唐人特有的昂扬,仿佛在说:且把忧惧抛向浪尖,未来正乘着风,从天际奔赴而来。
图片
图片
2
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
夏完淳〔明代〕
登临泽国半荆榛,战伐年年鬼哭新。
一水晴波青翰舫,孤灯暮雨白纶巾。
何时壮志酬明主?几日浮生哭故人。
万里腾飞仍有路,莫愁四海正风尘。
名句译文:放眼前方终有万里飞腾路,哪怕四海风尘弥漫罩征程。
夏完淳此诗作于抗清奔走之际,字字泣血而终见锋芒。前两联以泽国荆榛、孤灯暮雨勾勒出明末山河破碎的苍凉,却于尾联陡然振起,"万里腾飞仍有路"恰似少年侠客掷地有声的宣言。这位十七岁就义的抗清英雄,将短暂生命尽数燃作火把,纵使目之所及皆是风尘,仍执拗地相信长空万里必有鹏翼展翅之路。诗句间跃动着超越年龄的果决,仿佛看见少年在暮雨孤灯中霍然起身,将故人恸哭与未酬壮志尽数化作劈开暗夜的剑光。
图片
图片
3
小松
杜荀鹤〔唐代〕
自小刺头深草里,而今渐觉出蓬蒿。
时人不识凌云木,直待凌云始道高。
名句译文: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,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,才承认它的伟岸。
杜荀鹤一生如松骨铿锵。他出身寒微,以牧鸭为生,却自幼在九华山苦读,诗稿堆满竹篓。唐末科场黑暗,他屡试不第,眼见同窗攀附权贵,自己却像山间小松,被深草埋没刺头的锋芒。这首《小松》正是他某次踏青时,对着岩缝里倔强生长的松苗挥毫而就,那松树初时不过蓬蒿高,枝桠如针刺破腐叶,像极了自己布衣芒鞋的寒酸样。可他偏要写它终将冲破云霄,就像他在乱世里始终揣着那卷磨破的诗稿,相信朱温的赏识会来,翰林学士的紫袍会来。末句两个“凌云”如双刃剑,前一个刺向世人眼拙,后一个劈开命运枷锁,恰似他后半生虽在乱世为官,诗中却始终葆有“文章甘世薄”的傲骨。这株小松,终究长成了唐末诗坛的凌云木。
图片
图片
4
桂源铺
杨万里〔宋代〕
万山不许一溪奔,拦得溪声日夜喧。
到得前头山脚尽,堂堂溪水出前村。
名句译文:等到溪水终于来到前边的山脚尽头,蜿蜒小溪已汇聚成大的溪流流出了前方的村庄。
杨万里笔下的桂源溪水,恰似他跌宕人生写照。这位宁可弃官归隐也不肯曲意逢迎的硬骨诗人,一生见过太多"万山拦路"的时刻,主战派遭打压时他愤然辞官,朝堂污浊时他归隐田园。可你看那被巨石阻挠的溪水,偏要日夜喧腾着向前,在群山褶皱里凿出自己的路。待到山穷水尽处,豁然开朗的何止是溪流?分明是诗人用一生践行的信念:真正的勇者从不怕被世界刁难,那些打不垮你的阻碍,终将化作奔向大海的浪花。
图片
图片
5
南陵别儿童入京
李白〔唐代〕
白酒新熟山中归,黄鸡啄黍秋正肥。
呼童烹鸡酌白酒,儿女嬉笑牵人衣。
高歌取醉欲自慰,起舞落日争光辉。
游说万乘苦不早,著鞭跨马涉远道。
会稽愚妇轻买臣,余亦辞家西入秦。
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。
名句译文: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,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?
天宝元年秋,四十二岁的李白在南陵家中迎来改变命运的诏书。此前他遍干诸侯,却屡遭冷眼,就像诗中那句"会稽愚妇轻买臣",暗藏对世俗偏见的辛辣嘲讽。但此刻他挥毫泼墨,将半生蹉跎化作"仰天大笑出门去"的狂歌。你看他呼童烹鸡、酌酒高歌,看似醉态可掬,实则是以最烟火气的姿态与往日诀别。当马蹄踏碎山间暮色,这个曾被视作"蓬蒿人"的谪仙,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时代强音。千年后我们仍能听见,那声穿越时空的大笑里,藏着永不言弃的生命热望。
图片
图片
6
题菊花
黄巢〔唐代〕
飒飒西风满院栽,蕊寒香冷蝶难来。
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
名句译文: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,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。
唐末盐商之子黄巢,在科举屡败的寒秋里,以菊花为笔,写下改天换地的宣言。西风卷地,满园菊影在飒飒寒风中挺立,这“满院栽”的磅礴气象,哪是文人笔下孤芳自赏的闲情?分明是千万百姓在乱世中的铮铮傲骨。蕊寒香冷,蝶影稀疏,恰似寒门学子被权贵垄断的科场拒之门外。可黄巢偏要挥毫向天问:若我掌管春神权柄,定叫菊花与桃花同沐春风!
这石破天惊的想象,哪是落第举子的怨怼?分明是未来帝王改换天地的檄文。三十年后,他策马踏破长安城门,在含元殿黄袍加身,国号“大齐”的震天鼓角里,藏着这首诗的谶语。菊花与桃花同开的狂想,化作均田免赋的政令;蕊寒香冷的孤愤,熔铸成推翻李唐王朝的烈焰。当后世读到“他年我若为青帝”,仍能听见那个在秋风中握紧拳头的青年,用诗句劈开命运之门的轰鸣。
图片
图片
7
望岳
杜甫〔唐代〕
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
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
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
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名句译文:我定要登上那最高峰,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。
开元二十四年,二十四岁的杜甫在齐赵大地纵马长歌,泰山之巅的云海激荡着他胸中丘壑。诗中“齐鲁青未了”的磅礴,是青年才俊对盛唐气象的礼赞,更是困顿长安前最后的少年意气。当世人皆叹岱宗雄奇,他却以“阴阳割昏晓”的奇想,将造化神工化作人生隐喻,纵使前路如阴阳分野,也要以胸中云气荡开迷障。尾联“会当凌绝顶”的誓言,恰似他日后“安得广厦千万间”的先声,在凌云壮志里藏着永不低头的倔强。千年后重读,仍能听见那个在泰山之巅振衣千仞的诗人,用诗句在命运峰峦上刻下的永恒印记。
图片
图片
8
浣溪沙·游蕲水清泉寺
苏轼〔宋代〕
游蕲水清泉寺,寺临兰溪,溪水西流。
山下兰芽短浸溪,松间沙路净无泥,萧萧暮雨子规啼。
谁道人生无再少?门前流水尚能西!休将白发唱黄鸡。
名句译文: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?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!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!
元丰五年春,苏轼在黄州谪所拾得这曲生命强音。贬谪之地的兰溪竟向西奔流,恰似他跌落深渊却倔强昂起的头颅。你看那沙路净无泥,何尝不是他日日拄杖躬耕时,在荆棘中踏出的心路?子规啼血处,他偏要问一句"谁道人生无再少",仿佛将满腹苦闷碾成墨,写下这石破天惊的反问。四十五岁的苏轼站在清泉寺前,鬓边白发与溪水西流同在,却把"休将白发唱黄鸡"的呐喊刻进词章。这声呐喊越过九百年风雨,仍在告诉每个在低谷徘徊的灵魂:只要心有溪水向西的孤勇,岁月的洪流便永远冲不垮重生的堤岸。
图片
图片
9
登凌云高处
刘过〔宋代〕
摄衣更上一层楼,才到层霄最上头。
方识乾坤真转毂,好知身世付虚舟。
九秋草木岚烟湿,万里山川海气浮。
更欲杖藜穷望眼,眼中何处认神州。
名句译文:还想拄着藜杖极目远望,但在这茫茫景象中,哪里能辨认出神州大地呢?
刘过一生布衣,却以恢复中原为己任,这首登高之作正是他跌宕人生的精神投射。诗中“摄衣更上”的执着,恰似他四上书阙、力主抗金的身影;凌云高处回望,九秋草木皆成家国写照,万里河山尽是未酬壮志。当世人醉心歌舞升平,他偏要站在时代风口,以“乾坤转毂”的哲思叩问苍生。末句“何处认神州”的苍茫,不是文人伤春悲秋的喟叹,而是布衣狂生在历史迷雾中高举的火把——纵使山河破碎,仍要睁大双眼辨认故土方向。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,恰似他笔下永不折腰的杖藜,在南宋偏安的阴云里,划出一道照亮千古的闪电。
图片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杭州在线配资,配资实盘网,配资平台查询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